行业资讯

上半年,白酒优中藏“忧”?

发表时间:2022-09-01

至8月30日晚间,白酒19家上市企业全部交出上半年“答卷”。微酒梳理发现,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些行业“优等生”大多数实现了“两位数”业绩增长,且大多数还创造了企业史上最好成绩,整体表现不可谓不优秀。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白酒行业远远未到庆功之时,在消费疲软叠加疫情反复的当下,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业绩承压也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这份“答卷”背后,有着怎样的产业亮点,又承载着怎样的行业期盼?

优中藏“忧”,整体亮眼,二季度放缓

相比于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5%的增长,白酒对消费的复苏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纵向来看,19家上市白酒企业增长依旧势头甚猛。

2021年上半年,19家白酒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为1552.87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净利润573.87亿元,同比增长21.34%。(注:顺鑫农业未公布酒业板块净利润,本文净利润情况不包括顺鑫农业,下同)

2022年上半年,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14.19亿元,同比增长16.83%;实现净利润700.61亿元,同比增长22.09%。

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是水井坊与伊力特;营收同比下降的仅有顺鑫农业一家,白酒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由此可见。

横向来看,上市酒企“扩张”承压。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436.57亿元,同比增长16.51%;实现利润总额1366.7亿元,同比增长34.64%。

这意味着,代表着白酒产业“优等生”的上市公司,在营收增速方面持平规上企业,在利润增速方面反而有所不及,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解读为这些优等生“扩张”受到了相当的阻力尤其是多家企业的第二季度下滑市场阻力和压力更加明显

“上市酒企产品结构比较稳定,在今年整体价格、开瓶率都平稳的情况下,利润增长不及行业整体也很正常。”一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前几年上市酒企、头部酒企吨酒价格持续向上而行,给区域酒企以及中小酒企以及留下了很多空间,尤其是大众酒价格空间的拉大,使得后者目前正处于“补涨”期。

优中比“优”,

次高端的“成色”和梯队“分化”

一直以来,高端白酒扩容的逻辑比较确定,且在高端白酒领域,茅台、五粮液与国窖1573的地位无法撼动。基于此,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两位数”增长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今年上半年,次高端白酒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以次高端价位产品为主要创收的企业不代表没有其他价位产品普遍表现得可圈可点,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舍得酒业、酒鬼酒、迎驾贡酒等创下历史好成绩,这里面既有高端产品带来的品牌拉动,更有着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带来的赋能。

需要注意的是,次高端板块内部分化,或将影响行业瞩目的“排位战”。

图片

一方面,次高端各梯队差距进一步拉开。年营收百亿级及其以上企业中,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营收与净利润增长均在20%以上,高于板块平均成绩,且增长质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梯队。以洋河股份为例,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中高档白酒营收同比增长29.05%,普通酒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0.88%,这为后续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次高端内部分化加速。其中,酒鬼酒业绩增长近5成,远远高于同一梯队其他酒企增速;水井坊“冲高”战略放缓;口子窖同比基本持平去年的成绩,低于板块整体增速,也正式将徽酒“榜眼”的位置让给迎驾贡酒。

有商家对微酒谈到,疫情防控限制了渠道推力,当社会库存都很高的时候,比拼的便是产品的品牌力,品牌力更胜一筹,在动销的时候就能稳压一头,这就是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以及古井贡酒等增长质量高于其他品牌的原因。

整体来看,白酒企业排位基本稳定,未来最大的变数或许集中在次高端板块,尤其集中在“50亿级”企业之间。

优、忧并存,

“翻番时代”不再,产业调整或加速来临

在亮眼业绩背后行业需要看到二季度以来白酒市场的“降温”。

微酒梳理发现,除了古井贡酒与老白干酒,其余酒企上半年增速均低于一季度增速,大部分酒企增速从一季度的20%-50%,下降至10%-30%这个区域,这其中既有企业主动调整打款节奏的原因,也有市场动销受阻倒逼的因素。

此外,个别酒企第二季度业绩不及去年同期,这也符合二季度以来疲软的市场消费现状,由此也催生了业内对下半年一些消极的预判。

事实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酒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均面临变革与调整。

通过与上半年上市酒企数据的印证,除了基数较低的企业,“业绩翻番”或是“增长50%以上”的现象并未在今年上半年发生,这从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了行业承压的预期,也符合产业调整前夜的一些“征兆”。


此外,由于一季度春节以及疫情防控状态良好的原因,白酒消费景气度上行,这是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从微酒获得的市场反馈来看(详见半年调查【微酒调查】量价微跌、打款意愿疲软,中秋难治商家精神内耗)二季度以来疫情反复,白酒社会库存承压,商家打款意愿下降明显,这或许为全年业绩埋下了伏笔。

乐观的是,国内循环、消费升级对于本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白酒行业来说,可能是个利好,同样,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白酒行业的周期穿越能力,在微酒的调查中,“白酒依旧是一个好的产业”也是主流反馈。

可以预见的是,下半年白酒“优等生”的成绩不会太差,而如果只看上半年,白酒真的很优秀。


贵州中工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14-   备案号:黔ICP备20220008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