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介绍

酿造工艺

发表时间:2022-03-14

酱香型白酒起源于西汉时期,时称“枸酱酒(jǔ jiàng jiǔ)”。《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在宴席中尝到鳛部(今仁怀)酿的枸酱酒,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绕道鳛部,取枸酱酒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唐、宋时期,仁怀一带已经形成酿酒之风遍及民间,酿制的优质大曲酒“风曲法酒”盛行于市。宋人张能臣的《酒名记》,以此酒质量佳美而载入酒史。到清朝,茅台镇酒业兴旺,有“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及“仁怀城西茅台村酿酒全省称第一”的记载。茅台烧、茅台春、茅台烧春、茅春等酒声名鹊起,获得“酒冠黔人国”,“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赞誉。

神奇酒镇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镇产的十分甘洌。茅台镇的酿酒历史和酒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酒镇”。茅台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地处河谷地带,蕴涵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这一切造就了一个神奇的美酒之域。

独特原料

糯性高粱是茅台镇独有的酿酒原料,俗称“红缨子”,与其它高粱不同,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质优,富含2%-2.5%的单宁,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适于酱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个合理范围。

长年贮藏

酿酒的关键的一步——贮藏。新酒酿成后,按轮次、酒精浓度、生产日期进行分类,把优质原浆装入酒坛长年贮藏,在适宜的温度下,酒体随存储时间的增加而愈加醇厚柔和,酱香盈溢,实现品质与风味的同步升华。茅台镇酿酒,生产周期历时一年,此后分缸窖藏一年,然后盘勾,再窖藏三年,前后历时至少五年方能出厂。

美酒之河

茅台镇取赤水河河水作为酿造用水,赤水河因水色赤黄而得名,是历代酿酒师相传的美酒之河,也是我国挺早的酿酒之地,清代诗人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诗句。赤水河流域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高,水质纯净,清甜甘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酿成的酒醇厚可口。

百年古法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传承,茅台镇酿酒形成了季节性生产、高温酿造、长年贮藏的独特生产工艺。以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取酒工艺为基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生产周期为一年,酿出的酒吸取四季之灵气。

贵州仁怀

    贵州仁怀,2004年7月18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贵州仁怀为“中国酒都”。仁怀隶属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国酒之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是茅台酒的故乡。

    仁怀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709777人,辖3个街道、12个镇、6个乡(其中少数民族自治乡一个),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等9个民族。2014年 仁怀市入选中国 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3位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86位。

    仁怀为省直辖县级市,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仁怀市作为国酒茅台的大故乡,也是中国酱酒的主产区,素有“中国酒都””酱酒硅谷“之美誉,随着仁怀政府提出打造“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以茅台镇为核心的产区概念逐步向仁怀大产区扩大化,仁怀酱酒产区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仁怀85平方公里的酱酒产区内,拥有涉酒企业2800余家,其中拥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白酒生产企业506家,拥有白酒商标4328个。

    2017年遵义莅评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并且排名全球首位。


贵州中工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14-   备案号:黔ICP备2022000852号-4